智能驱动,节能降漏——智慧水务系统助力资源型城市转型
挑战聚焦
生态危机:该地区集聚煤矿及钢铁企业,长期超采地下水触发生态危机。伴随自备井关停,企业全面转向集中供水模式。
地理问题:该地区因地势落差大(最大落差超200米)、管网老化,长期面临 “高处缺水、低处爆管” 的问题。
技术瓶颈:
-
漏算或爆管问题发现不及时,缺乏高效的监测手段,导致漏损率居高不下。
-
流量及压力信息完全靠人工抄表,阀门调节靠经验,报表人工填报,效率低、成本高。
供水形式
重力供水:一部分通过地势较高的水源地,依靠重力自流至蓄水池,在经过供水站、加压站输送至用水企业。
加压供水:对于地势较低或距离水源较远的区域,直接通过加压泵站提升水压,将水输送至用水企业。
核心目标
- 节水控损:通过爆管预测模型和漏损分析模型,将管网漏损率降低至国家标准以下。
- 智能调压:通过实时动态感知管网压力,动态调节泵站供水压力,减少爆管事故的发生。
- 智慧调度:建立统一的智慧供水水务平台,集成多业务系统,实现跨部门统一调度与管理。
技术架构与核心功能
全域感知层
智能监测网:部署75处物联监测点(50个压力点+25个流量点),覆盖100%主干管网及关键节点。
AI漏损感知:
应用“AI漏损分析模型”,结合管径、材质、年限等参数,AI分析预判风险管,预判爆管风险,降低漏损和爆管事故的发生。
数字孪生底座:
L1级(宏观全景):全域供水网络动态映射,全面精准地展现水源地、供水站、加压泵站等关键供水设施的空间分布情况。
L2级(泵站级):对5座供水站和11座加压泵站进行3D建模,监测压力、流量、温度、阀门状态、水泵运行状态等参数。
L3级(部件级):关键阀门、管道接口毫米级建,精准流量控制、故障/老化周期预判。
智慧调度中枢
三大驾驶舱协同:
- 综合调度舱: 实现全局资源的统一配置与高效协调。
- 生产运行舱: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和效率提升。
- 管网运行舱:全面监测管网运行状态,智能预警潜在风险,确保管网安全稳定运行。
数据融合平台
企业智慧水务管理平台整合已经建设运行的制水系统、监控系统、营销系统、表务系统等,将各系统实时采集数据集中汇聚统一存储在同一数据库中,实现全部资源的统一管理集成共享。
项目亮点
技术融合创新:
数字孪生+AI预测:通过毫米级设备建模+AI漏损分析模型+智能巡检运维,实现“预测-定位-处置”闭环。
管理模式创新:
通过综合调度驾驶舱与管网、生产专题驾驶舱之间的动态数据实时映射与贯通,实现了从战略决策层至战术执行层的无缝对接,促进了跨层级、跨业务领域的高效协同作业,提升了部门协作效率和异常状况响应速度。
智能压力调控:通过监测压力变化数据指标,动态调节水泵压力,保障持续稳定供水。
项目照片
![]() |
![]() |
||
智慧水务平台方案
|
营业收费系统平台 详情>> |